俱樂部在何種情況下會被稱作解散 朱藝解讀破產清算與工商註銷的實質

2023年1月7日,風雲再起,隨著中國足協對2025賽季準入名單的正式公布,滄州雄獅(中超)、廣州隊(中甲)以及湖南湘濤(中乙)赫然不在其中。可想而知,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,隨即引發了上述俱樂部的強烈反應,他們紛紛發表聲明,表示將無法繼續參與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角逐。此時,圍繞俱樂部“解散”的概念,朱藝——《轉會市場》的中國區管理員,站出來為大家解讀這一敏感話題。

朱藝的微博中,首先指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,即對於“解散”的理解並不是一種嚴謹的術語,而皆是人們習慣性使用的口語表達。俱樂部的狀態可拆分為多個層次,核心的區別便在於“俱樂部”與“隊”之間的關系。俱樂部作為一個實體,不僅僅是代表一支球隊,它可能擁有多支隊伍,包括一線隊、B隊、預備隊甚至是青年梯隊等等。

通常情況下,所謂的“解散”是指一線隊的消失,簡言之,若一支球隊在職業聯賽中無法存續,便可視作解散。因為在俱樂部未能順利通過職業聯賽的準入考核後,他們的球員便瞬間獲得了自由身,迅速流入市場。當一線隊無球員可用,各自散去,這難道不正是“解散”的真實寫照嗎?

然而,另一種觀點則認為,只有當俱樂部作為企業實體完全 dissolved ,也即是企業破產清算,工商註銷,才是真正的“解散”。實際上,許多中國已經消失的俱樂部,其工商主體依然在網上存留,未曾真正“消失”。這種情況更應稱之為“破產”或“註銷”,而非“解散”,因為在破產清算之前,這類俱樂部早已成為無實體的空殼。

因此,我們很少會看到在離別時,俱樂部會使用“解散”這詞,更多的是采用更為嚴謹的“退出職業聯賽”。不過,因沈重的債務負擔,若依照此現狀發展,沈寂空殼的出現亦是不可否認的一個現象。中國足球的未來,仍需我們通力以赴地守望。

Copyright © jrs直播吧直播 版权所有。 All Rights Reserved.

鄂ICP备2024068337号-1